mmexport1703551311819.jpg

教研员笔记十一:基于姚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中小学美术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探索
         余姚的中小学美术精品课程建设缘于十年前的高中课程改革(提出了选修课程的概念)与近六年前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推出了基础课程与拓展性课程二类)等系列课改方向。我作为当时的综合部主任参加起草了余姚市的相关文件及方案。如:《余姚市义务段精品课程实施指南》、《余姚市义务段精品课程评比方案》、《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也相继组建了全市的拓展性课程领导小组、指导小组等工作小组。开始了精品课程的评比、推广应用、参观考察等活动,为余姚市的选修课程、拓展性课程的发展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获得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三十余项,宁波级五十余项。部分课程内容入编教材。这些精品课程在中小学中成为了广大师生共同学习的优质教学资源。
     而美术类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余姚市所有精品课程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占总数的一半左右。课程内容涉及美术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围绕姚江文化而展开的美术精品课程建设在一直推进发展!如以姚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为代表,我们寻找相关资料和信息,开发了近40门精品美术课程。比如:姚江剪纸、河姆渡黑陶、河姆渡农民画等。这就基于姚江文化。以下为百度搜索得到的姚江文化:
      姚江文化是地域文化的典型范例,是长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
      姚江,是余姚的母亲河,传说上古时期的虞舜出生于姚江边的姚邱山,故又称舜江。姚江源出四明山,至宁波三江口与奉化江汇流成甬江后奔流入海。

  此方水土孕育了严子陵、王阳明、黄梨洲、朱舜水等硕儒人杰,为余姚赢得了“文献名邦”的美誉,成为“中华文化经络中一个关键的穴位”。而河姆渡文化的发现,将姚江文化的追溯投向了远古,为中华文明多元图谱的绘就,翻开了最初的篇章。
       河姆渡文化: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河姆渡文化为重建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历史打开了一扇清晰的窗口,改变了人们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中原地区一元论的认识,实证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摇篮,河姆渡文化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中几乎家喻户晓的一支。

  近日,“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向观众开放。展览展出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塔山遗址、井头山遗址等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324件(套),描绘出一幅远古江南的图景。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使人耳目一新”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以余姚河姆渡遗址命名,是中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是中国史前文明的突出代表。
    美术精品课程群的开发和推广还在持续推进。今年将推出浙东民俗文化、浙东革命文化的二个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下图为姚江两岸的精品课程项目。

评论关闭
美术教研员笔记九:对本市17届小学美术教坛新秀课堂教学的评述